上海推首批公益生態墓穴面積近似平板電腦
添加時間:2011-12-28 文章錄入:本站 文章來源:原創
廣州日報上海訊(記者賀涵甫) 昨日是冬至,上海四大墓園不約而同推出各種型號的公益性墓穴,每處售價不到1000元,而面積僅0.04平方米,相當于一個IPAD的大小。
除了價格低,配套的骨灰壇還運用環保可分解材料,經過1~2年的時間,就可以自動分解,墓穴可被循環使用。
落葬一年墓穴可循環使用
記者在上海第一個公益性生態墓地“普愛苑”看到,公益墓葬群處于整個墓園內僻靜的一角,巨大的黑色花崗巖紀念碑上已經刻了許多逝者的名字。悠揚的音樂聲中,花壇邊有五塊已經被翻動過的草坪上,撒著黃色的花瓣。
上海匯龍園陵園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國鈞說,目前已有5戶家庭選擇將逝者葬入其中。“這是一種節地、從簡、文明,可循環的新型喪葬形式。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特制的骨灰盒中,深埋于地下60厘米,”他強調,這些墓穴占用土地都很有限,“每塊墓地僅0.04平方米。”
骨灰安放好后,墓穴用草皮覆蓋,上面沒有墓碑和其他標志物。落葬一年左右,骨灰壇就會自動分解,隨著骨灰一起回歸土地,而墓穴也可被循環使用。
骨灰壇碰到水即自動分解
記者從管理方了解到,與之前上海其他墓園僅供困難家庭的低價墓穴不同,生態墓穴面向上海的所有市民,最低價為880元。
之前已訂購的逝者家屬表示,在寸土寸金的上海,最簡單的墓地動輒就要上萬元,即使壁葬或微型墓葬也要5000元上下,“這是一種經濟又環保的喪葬方式”。
記者看到,可以自動分解的骨灰壇呈墨綠色,從外表上看與普通骨灰盒沒什么區別。丁國鈞說,這種骨灰壇運用了最新的生物科技,“材質包括蘆葦稈等,就連黏合劑都是植物膠水”。他戴上手套從紙盒里捧出骨灰壇,“不能用手直接拿,一旦接觸到水分,就開始分解了”。
除普愛苑外,其余三個采用生態墓葬的墓園也在昨日進行了集體祭掃活動。據悉,每年清明、冬至,逝者家屬都能參與這種集體祭掃。
鼓勵環保喪葬政府有補貼
專家指出,類似生態墓地這種環保喪葬形式,在土地越來越稀缺的今天,已成為一種大趨勢。“土地不可再生,而墓地不同于商品房,相互之間不能疊加,所以越來越少,而每年的需求量還在增長中。”丁國鈞說。
上海殯葬行業協會會長、市殯葬服務中心主任王宏階透露,為鼓勵市民選擇生態環保的喪葬方式,政府已對其做了補貼,“880元遠低于成本”。
【返回 】